Tuesday, February 23, 2016

何謂負利率?

利率向來是正的,例如利率為3%,就是說把錢借出去,能夠賺取3%的利息。現在有負利率這回事,乍聽起來是把錢借給人家,還要倒貼人家利息。其實事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,負利率和我們老百姓沒有直接關係,和銀行則有直接的關係。

負利率此次之所以引人注目,是因為日本中央銀行實行了多年的零利率政策以來,仍舊無法提振經濟,於是突然再把利率調低至負0.1%,從2月19日開始實施,希望銀行會增加發放貸款數額,商家擴大投資,民間增加消費,經濟因而得以提振,脫離經濟長期低迷不振的狀況。

其實這些年來,已經有歐洲國家實行了負利率的貨幣政策。首先是歐洲國家(非歐盟國家)如瑞典在2009年和丹麥在2012年率先實行了負利率的貨幣政策,目的是阻止外國熱錢湧入,搞亂國內金融市場。然後2014年6月歐盟的歐洲中央銀行也宣佈,將最低利率下降至負0.3%,只是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熱烈的關注。歐盟經濟因為債務問題被搞得焦頭爛額,實行負利率政策的目的和日本的一樣,是試圖提振經濟,擺脫經年的經濟困境。不同的是歐洲央行將隔夜存款利率調降至負值,而日本則是將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降至負值,不過,這兩種利率並沒有實質上的不同。

商業銀行向來都有存款在中央銀行,這些存款主要是中央銀行規定的最低存款準備金,不過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往往超過中央銀行所規定的數額,因為如果利率是正的,商業銀行的這些超額存款能夠賺到一些利息。如今實行負利率,商業銀行除了在中央銀行存有規定的最低存款準備金外,如果還有餘額,則必須倒貼利息給中央銀行。

實行負利率政策,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就不會有超額的存款,換句話說,就是中央銀行不鼓勵商業銀行有超額存款,而是鼓勵商業銀行將這些超額的存款也放貸給企業和個人,讓他們去投資或消費,增加市場需求,以便達到提振經濟的目標。

另一方面,負利率不是指商業銀行如果向中央銀行借貸,中央銀行還要貼錢給他們,這是不必要的,但是卻未必是不可能發生的。政府經常提供津貼給民間的經濟活動,這和貸款給企業或個人,在利息上給於補貼的做法是一樣的。

由此可以看出,負利率是用在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上,這樣就會倒逼商業銀行增加貸款給企業或個人。存戶把錢存在商業銀行,最低的利率為零,不可能為負,若為負利率,則沒有人會存款在銀行,因為還要倒貼利息給銀行,是任何人也不願意的。

最近網上流傳一段《施凌學會》關於負利率的三分鐘視頻,裡頭有一段是錯誤的。它提到實施負利率時,存戶存款在商業銀行不僅沒有得到利息,反而要被罰息,因此會把存款提出,這段論述是錯誤的,因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。銀行的營業依賴客戶的存款極大,沒有客戶的存款,銀行就不可能做借貸生意,銀行如果對客戶實行負利率,就吸收不到客戶的任何存款,那銀行就只能關門大吉了。其實,負利率只能實施在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,商業銀行是絕對不會對老百姓實行負利率的。

負利率以前不是沒有,只是不以負利率的名稱出現。忘了是哪一年在香港,金融市場處處謠傳,香港將放棄聯繫匯率制度,換句話說,港元不再掛鉤美元,市場估計港元脫鉤後將會升值,因此引來無限的美元流入香港,給港元帶來無限的混亂。因為香港是個國際金融中心,不能禁止美元熱錢的流入,香港金融管理局(即香港的中央銀行)於是宣佈,存在香港銀行的這些熱錢,不但不能享受任何利息,而且還要倒貼存款管理費。這其實是負利率的一種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負利率還有一種不同的意思,這個負利率指的是實質利率是負的,而我們上面談的是名譽利率是負的。名譽利率等於實質利率加上預期的通貨膨脹率,如果通貨膨脹率大於名譽利率,那實質利率便為負值。例如1973至1974年發生石油危機,原油一桶漲至45美元的高位,導致世界經濟陷入滯漲的困境,不但經濟低迷,且通貨膨脹率高企,當時名譽利率為3%,而通貨膨脹率則高達雙位數,因此實質利率便為負值,簡稱負利率時代。這種負利率後來也經常發生,尤其是發生嚴重通貨膨脹的時候。

(星洲日報/百思莫解‧作者:陳定遠‧南方大學學院企業與管理學院教授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白銀價格即市走勢